元宇宙的A股大爆炸

2021
12/25
23:22
巨潮商业评论
分享


  人们习惯于用谎言与骗局,去形容二级市场这个“谁都可以参与的低门槛市场”,却又往往对这个市场的价值和意义语焉不详。

  若这果真是一个充满了骗局与罪恶的地方,断不会存留至今。

  企业家在这里出让自己的股份,换取来自投资人的财力支持。企业接受来自市场的定价,并寻求更多种的经营可能性,回馈资本的提供者。

  问题是,这个过程中总会有人成功,也会有人失败——就像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网景和中华网最终从这个星球上消失,但苹果、微软和亚马逊却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有价值的企业。

  在咒怨二级市场不靠谱的时候,人们也可以从网景和亚马逊的经历中找些答案:不靠谱的究竟是这个市场的规律与运转,还只是其中的某些参与者。

  经过几轮暴涨之后,元宇宙似乎成了股市“充满骗局与罪恶”的又一个例证:产业层面尚没有太多相关公司崛起,凭什么A股里的公司们股价飙升。

  12月中旬的行情里,元宇宙行情再次加速升温,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变成了“元宇宙概念股”,并随之放量、大涨,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参与。否定元宇宙行情非常简单,只需要拿出它们的主营业务看一下,拿出企业的财务数据看一下,就能找出无数个理由,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与整个市场激烈对抗。

  元宇宙大爆炸还在持续,究竟是谁错了?

  互联网企业收割产业的事情,在元宇宙时代难以再次出现了。

  二级市场先于一级市场炒起了元宇宙,这和过去多年中国投资界的经验不太相符。

  这也是元宇宙行情广被多方诟病的重要原因——原本应该先由风险投资培育企业,然后等项目成熟了再完成ABC轮融资,再到公开市场进行募资和交易。

  但如今的情况却是,公开市场的投资者直接当起了风险投资者,直接用公开交易股票的方式去“投资”有元宇宙相关经营计划的企业。实际上二级市场的交易,并没有直接为企业布局元宇宙提供资金,但却并未影响投资者的倾情投入。

  这个现象有非常复杂的成因。在此前《别把元宇宙想得太复杂》、《别看不上土味元宇宙》两篇文章中,巨潮将元宇宙定义为全新一代的社交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应用都有机会重新做一遍,并适配VR/AR/全息影像等硬件。

  人们可以在元宇宙中以社交为基础,看演出、看风景、看电影、办公、开会,把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部分搬到网络上。而这些领域里,早就有发展非常成熟的企业在经营。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元宇宙演出公司”、“元宇宙在线会议公司”、“元宇宙电影公司”没有市场。仅靠硬件或者数字化能力就取代这些行业里经营已久的实体公司几无可能。

  而这些实体公司,也开始更多了解元宇宙的运行机制并积极参与——不管是积极融入还是仅为了战略布局,都更早开始了相应的能力建设。例如本次元宇宙行情中表现惹眼的锋尚文化(SZ:300860),本身就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以文化演出舞美创意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之一。

  互联网公司收割产业的事情,在元宇宙时代难以再次出现了。这是一个产业比工具更有价值的时代。

  就像是给上市公司做“天使投资”,海量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未来下注。

  在日趋火爆的行情中,对于元宇宙价值的判断也更加两级分化。相比之下,官媒的定调已经算是客观公允。

  人民日报的评论希望人们“下结论之前让子弹飞一会儿”,在“万物皆可元宇宙”的情况下保持一些理性。

  舆论场的观察需要尽可能理性,但资本市场从来都不是一个理性的地方。只要是涉及到价格与价值纠缠的地方,就永远也少不了人性的攻防与博弈。

  具体到元宇宙的二级市场行情中,投资者博弈的结果就是抢跑,甚至是疯狂抢跑——在企业实现真实业绩之前就进行投入,而不是等到漂亮的财务数据发出之后。

  类似的投资策略,在投资界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宁德时代完成建设尚未投产的产能、已经建设过程中的产能、刚刚完成融资还没建设的产能,全都被统计利润,计算到了市值里面;

  百济神州的新药研发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连年亏损并且甚至无法在资产负债表里沉淀出漂亮的数字,但高瓴仍然不计代价地坚决投入,市场也给出了千亿级的市值规模;

  天使投资阶段几乎所有的估值模式都是失效的,基本上就是天使投资人根据创业者的履历做一个非常粗线条的定价,以至于最终“清北藤校”成了拿天使轮融资的硬条件。

  这些投资前置的动作,一般都是专业的投资机构在做。有专业的分析师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去计算未来的利润,有专业的天使投资人对创业者进行“相面”,分工严谨,在不确定性中尽可能计算确定性。

  当元宇宙这样新的风口出现,普通投资者实际上无法在一级市场去投资创业企业,也无法通过精密的计算去赌相对确定性的收益。他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参与进去?

  就像是给上市公司做“天使投资”,海量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未来下注,热情且盲目,但情有可原。毕竟这是普通人唯一够得着的投资机会。

  当行业充斥着热情乃至于狂热的投资者,最终让企业的价值增量被迅速挖掘。

  对于大多数散户投资者来说,专业的投资能力先天不足;而专业的投资机构们,又因为元宇宙概念股大多没有直接主营业务而难以参与。

  因此,A股的元宇宙行情出现了一边倒的散户定价。以游资为代表的散户投资者,用激进的方式高举高打,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投资回报。

  这当然不是理性的投资动作。大量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都是以这种方式参与市场,注重“概念”。

  例如在硬件层面,歌尔股份在山东的邻居共达电声(SZ:002655)对外表示,目前有产品在VR领域适用,股价涨了一波;中科创达表示自己为知名VR客户提供软件服务;宝通科技用投资的策略对VR上下游进行投资,也被认为是概念股。

  只要被认定是VR相关的硬件企业,都会有投资者介入。

  相比之下,内容应用层面更具想象力。作为规模巨大的新一代互联网生态,有无数的内容需要填充。只要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业态,都可以在元宇宙中再做一次。

  例如锋尚文化11月初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以公司目前所掌握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完成线上舞美演艺等项目,目前“已经布局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的内容制作技术,完成数字化内容和场景搭建。”

  这甚至不是未来某一时间才会引爆的市场,而是已经开始有放量增长苗头的业务。在早期美国说唱歌手Travis Scott《堡垒之夜》虚拟演唱会之后,已经有贾斯汀·比伯、瑞典的顶级流行音乐组合ABBA(阿巴乐队)、国内虚拟元宇宙女孩ViVi子涵等各类演艺明星、虚拟偶像开始尝试或筹备虚拟演唱会。

  明星为了噱头和流量都会对元宇宙蠢蠢欲动,而这其中的舞美建设同样需要专业团队。如之前所说的,在元宇宙的世界里,资深的产业企业被创业公司颠覆的概率不大。产业界的大公司已经普遍基本掌握了数字化能力。

  当市场里充斥着热情乃至于狂热的投资者,企业的价值增量就会被迅速挖掘。资本市场的效率出奇的高。

  即便是那些还没有来得及被计算的价值,也会被早早标注好价格。

  对A股市场投资者的狂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是全球大佬的看好和期待:

  12月7日,比尔·盖茨在他的博客中写道,“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大多数在线会议将从 2D 转移到 Metaverse,一个带有数字化身的 3D 空间”;

  12月9日,Meta(原Facebook)宣布,它将向美国和加拿大成年人开放其VR社交平台Horizonworlds,这个产品于去年开始内测。开放之后,持有VR装置Oculus Quest 2的用户可免费下载;

  12月10日,百度宣布将于12月27日发布首个国产元宇宙产品“希壤”,届时百度Create 2021(百度AI开发者大会)将在“希壤”举办。这是国内首个在元宇宙中举办的大会,可同时容纳10万人同屏互动。

  在这样一个山雨欲来的状态下,传统意义上的“价值理念”,已经无法劝退投资者。当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新能源一个个风口都被最终验证、造富无数之后,想要抑制住人们的参与热情是不可能的。